Search

60年客家風味一群姐到燴好菜

吉隆坡沙叻秀新村,以客家人居多,已故歐陽生60多...

  • Share this:

60年客家風味一群姐到燴好菜

吉隆坡沙叻秀新村,以客家人居多,已故歐陽生60多年前創辦到燴,純家庭式經營,專做客家菜,後來老先生退休搖腳快活去,就把生意傳到媳婦鐘彩群。

群姐是道地的沙叻秀新村人,今年65歲,少小被送養,長大後嫁給老家隔幾間的歐陽家。

這些大慨也是尋常的新村故事,從前很多送養抱養過繼的故事。群姐嫁入歐陽家就開始一點一點學習,慢慢地成了主力軍,再把生意做大。

那些年,群姐常常帶領一隊新村裡的伙頭大軍,在雪隆各地架起大爐大鍋,為無數人家上菜

煮了大半輩子,菜式依舊是早年家公不斷提點要守住的老味道,是招牌,是傳統、也是 #家業。

從前上酒樓擺酒是很豪的事,所以父輩們婚慶喜宴,無論紅白事都叫上門到燴;現在新村裡婚禮前夕的〝#開門廚〞,就很常叫到燴,我就特別愛吃到燴(無論紅白事……),真的都特別好吃,畢竟沒兩下刷子怎麼跑江湖啊!

我家都是客家菜,本來就很少吃別人家滴,不過這家我之前有介紹過,因為同事L買他家的小米粽請我吃,真的是巨好吃啊啊!後來還加碼買粽子,倒是忽略他家還有做很多菜,有粽子在前掛保證,所以也就再試其他菜式。

子薑燜鴨較少人做必須點,再來釀蠔豉,還有不喝酒但很想當成下酒菜的炸肉,芋頭扣肉雖愛但更愛梅菜扣肉,店家附送的。

我點的全是家裡飯桌上會出現的菜,相似卻又不太一樣的味道,例如 #子薑燜鴨,這家更偏向南乳風味,我家就醬油風味較重,釀蠔豉則是切碎蠔豉拌進魚肉炸的丸子,跟我家做法又不一樣,梅菜扣肉家常又好下飯,因為比起肉我更愛吃梅菜。

菇是給家人吃的,你懂的,再想介紹美食,我不碰的東西還是不碰,我做人很老實的。(明明是挑食鬼!)

對群姐感興趣,還要求人家提供老照片來寫這篇,主要也是群姐背景跟我老母相似。

我老母比群姐大兩歲,作為家中大小姐,嫁給隔壁村的老爸,妙齡少女從此埋在廚房裡數十年,早年幫婆婆做糕,為了養家再賣粉,賣經濟飯,手上有斑斑油爆切傷等結痂疤痕,沒看過群姐的手,想來也一樣,都是辛勞養家的媽媽手。

疫情來襲,群姐沒做到燴很久了,不過那口大鍋也沒閒著,她的孩子把好味道封印,推出真空包裝,還架設起網站方便購買,送貨也多是自家送,還是家庭式作業。

跟他們談起很多網賣的趣事和難事,在競爭激烈的網賣中,傳統菜要突圍,真的不容易。

這家包裝上附的解說紙一目瞭然,廚房小白要瞬間弄出一桌菜都〝易過借火〞。

掌廚者還是群姐,她還守住超過半世紀的味道,待疫情過後可以登門拜訪,看人家大鍋煮菜,太懷念了。

我喜歡寫這些小故事,相信看的你也會喜歡。

📍 Kuan Jie's Hakka Kitchen
網站訂購:https://www.kuanjie.store/
或通过+6010-3699 575(WhatsApp)

Follow my IG/tiktok:#malaimui77
FB:#馬拉妹講飲講食 #馬拉妹出閘 #馬拉妹 #認清商標 #提防假冒 #只此一家 #別無分行 #FoodhuntMY #BloggerMakan #BloggerMalaysia #malaimuidotcom #好吃的吃多一點 #不好吃的多少吃一點


Tags:

About author
70後的馬拉妹,平日最鍾意四圍搵食,貪玩兼為食,麵癡羊癡、大排檔是最愛。這裡不是食評,只有愛吃和不愛吃,歡迎大家多多指教。
70后的KL吃货,为了吃可以去到很远!不为钱吃饭,坚持自费,爱玩爱吃面痴羊痴,对大排档是真爱,哈哈 这里不是食评,有话直说,不喜即喷!
View all posts